極端氣候帶來的糧食危機,讓可以穩定量產農作物的「植物工廠」,成為熱門科技。
植物工廠將採用LED照明,並大量運用自動化設備,及自動澆灌、施肥裝置系統,讓晶電(2448)、億光(2393)、廣運、志聖及台肥等廠商,同步受惠。
工研院昨(29)日號召晶電、億光、台肥、屏東科技大學、台灣大學等20個以上產學研團體加入,總計87名以上會員代表出席,成立全國第一個「台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」。
要整合材料端、設備端、系統及市場端,打造產學研界跨領域合作平台,奠定國內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基礎,開啟台灣投入植物工廠發展的先河。
植物工廠概念緣自於歐美設施栽培農業,目前已有日本、美國、荷蘭等國開始發展。預估全球植物工廠2012年的新建與維修市場,將可達到720億美元的產值。
台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工研院材化所所長蘇宗粲表示,台灣現有的溫室工程技術,面臨植物生長監控、單位體積產量、產期調控、節能、病蟲害自動偵測與防災等技術問題,在發展植物工廠之際,也必須將這些問題納入,才能有效解決。
因此,工研院將以跨領域整合的方式,將各單位的專業技術結合至植物工廠中,打造最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,像是單位可共同針對植物特性,開發適合植物生長的LED燈,並進行光照、光源的改良。
協會籌備處主任委員劉佳明指出,植物工廠能以穩定量產方式生產作物,更有具低能耗、高生產效率、減省人力的特點。未來在面臨糧食短缺的壓力下,植物工廠的市場需求將遽增。
新聞辭典》植物工廠
是指環境可以控制,並且可依照計畫,允許全年無休的量產植物場所。量產植物需要兩大條件,第一是生長環境可以控制,第二是減少植物生長的逆境。
例如在溫室中的光量控制,需要以遮蔭網遮掩過多的陽光,也需要以人工補光,補足陽光的不足;當然也需要溫、濕度的調控,像這種允許全年穩態量產的設施,就稱之為「植物工廠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