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姚惠珍╱台北報導】東聯(1710)昨日公布6月營收為11.76億元,月減0.1%,年增19.1%,但其中EG(乙二醇)銷售額成長2成,主要因應南亞4座EG廠全數停工恐將掀起遠東區EG缺料潮,因此將一條EA(乙醇胺)生產線轉換生產EG,在價量齊揚下,東聯6月EG營收成長,貢獻東聯單月獲利成長。
東聯發言人蔡鎮江指出,看好6月EG缺料以及價差擴大,將一條EA生產線轉換生產EG,使得東聯6月EG營收上衝6.32億元,月增2成,雖然東聯6月整體營收與5月相近,但EG獲利價差明顯較EA好。
7月營收估持平
展望7月,中國再度調升利息影響到下游廠商備料,且在國際原油行情向下修正情況下,蔡鎮江表示,預計東聯7月營收維持6月水準,「可能要等到9月旺季後,營收才會有明顯成長。」
EG現貨價續漲
而EG在六輕五一二大火後短短一個半月時間大漲150美元,漲幅達13.8%,上周遠東區現貨價每公噸來到1225美元,雖較全球三大廠公布的7月合約價1350美元仍有125美元差距,但業者認為7月底前遠東區EG現貨價有機會上看1300美元。
國內EG大廠分析,由於中國以及印度都有新的聚酯粒廠完工有助EG需求回溫,因此7月底遠東區現貨價上看1300美元,全球三大廠即將公布的8月合約價維持平盤或是小漲機會較大,甚至每公噸上看1400美元高檔,第3季獲利應該是較第2季看漲,下半年獲利逐季成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